从军行七首(其四)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, 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 不破楼兰终不还。唐代边塞诗的读者,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、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。怀疑作者不谙地理,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,曲为之解者亦有之。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。…
从军行七首(其二)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, 总是关山旧别情。撩乱边愁听不尽, 高高秋月照长城。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,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、复杂的感情。“琵琶起舞换新声”。随舞蹈的变换,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,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…
从军行七首(其一)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, 黄昏独坐海风秋。更吹羌笛关山月,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。《从军行》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,共有七首。这一首,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。这首小诗,笔法简洁而富蕴意,写法上很有特色。诗人…
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, 此去随所偶。晚风吹行舟, 花路入溪口。际夜转西壑, 隔山望南斗。潭烟飞溶溶, 林月低向后。生事且弥漫, 愿为持竿叟。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。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,相传为西施浣纱处,水清如镜,照…
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, 昨夜微霜初渡河。鸿雁不堪愁里听, 云山况是客中过。关城树色催寒近, 御苑砧声向晚多。莫见长安行乐处, 空令岁月易蹉跎。魏万后改名魏颢。他曾求仙学道,隐居王屋山。天宝十三载,因慕李白名,南下到吴、越一带访寻,最…
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, 一弹一十有八拍。胡人落泪沾边草, 汉使断肠对归客。古戍苍苍烽火寒, 大荒沉沉飞雪白。先拂商弦后角羽, 四郊秋叶惊摵摵。董夫子,通神明, 深山窃听来妖精。言迟更速皆应手, 将往复旋如有情。空山百…
送刘星李颀八月寒苇花, 秋江浪头白。北风吹五两, 谁是浔阳客。鸬鹚山头微雨晴, 扬州郭里暮潮生。行人夜宿金陵渚, 试听沙边有雁声。刘昱不知何许人,从诗中可考见的,他与李颀是朋友,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,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。八月间,刘昱溯…
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, 少小幽燕客。赌胜马蹄下, 由来轻七尺。杀人莫敢前, 鬚如蝟毛磔。黄云陇底白云飞, 未得报恩不得归。辽东小妇年十五, 惯弹琵琶能歌舞。今为羌笛出塞声, 使我三军泪如雨。此诗题为“古意”,标明是一首拟古诗。开始六句,把一个…
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①, 此乐本自龟兹②出。流传汉地曲转奇, 凉州胡人为我吹。旁邻闻者多叹息, 远客思乡皆泪垂。世人解听不解赏, 长飆风中自来往。枯桑老柏寒飕飗, 九雏鸣凤乱啾啾。龙吟虎啸一时发, 万籁百泉相与秋。忽然更作《渔…
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, 枣花未落桐叶长。青山朝别暮还见, 嘶马出门思旧乡。陈侯①立身何坦荡, 虬须虎眉仍大颡②。腹中贮书一万卷, 不肯低头在草莽。东门酤酒饮我曹, 心轻万事如鸿毛。醉卧不知白日暮, 有时空望孤云高。长河浪头连天黑, 津…
文学常识:汉赋四大家
文学常识:清朝八旗的由来、发展与兴衰
文学常识:词和曲的区别
文学常识:曲的内核是语态与唱腔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名相
文学常识:什么是五服
文学常识:书的别称
文学常识:诸子百家有哪些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
文学常识:国名地名的别称
文学常识:古代同学的称呼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
文学常识:中国第一部字典—说文解字
文学常识:文房四宝是指什么
文学常识:金圣叹的“六才子书”
文学常识:古代诗人的别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