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交行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, 纷纷轻薄何须数。君不见管鲍贫时交, 此道今人弃如土。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。由于困守京华,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;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),作者饱谙世态炎凉、人情反复的滋味,故…
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, 长安水边多丽人。态浓意远淑且真, 肌理细腻骨肉匀。绣罗衣裳照暮春, 蹙金孔雀银麒麟。头上何所有? 翠为?叶垂鬓唇。背后何所见? 珠压腰衱稳称身。就中云幕椒房亲, 赐名大国虢与秦。紫驼之峰出翠釜, 水精之盘行素鳞…
前出塞九首(其六)杜甫 挽弓当挽强, 用箭当用长。射人先射马, 擒贼先擒王。杀人亦有限, 列国自有疆。苟能制侵陵, 岂在多杀伤。诗人先写《出塞》九首,后又写《出塞》五首;加“前”、“后”以示区别。《前出塞》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,…
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, 飘然思不群。清新庾开府, 俊逸鲍参军。渭北春天树, 江东日暮云。何时一樽酒, 重与细论文。杜甫同李白的友谊,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。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,是天宝五载(746)或六载(747)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,主要…
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, 桃花带露浓。树深时见鹿, 溪午不闻钟。野竹分青霭, 飞泉挂碧峰。无人知所去, 愁倚两三松。戴天山,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,在今四川省江油县。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,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。全诗八句,前…
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, 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 只有敬亭山。敬亭山在宣州(治所在今安徽宣城),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,大诗人如谢灵运、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。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,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(753)秋游宣州时,距他被迫于…
狂 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, 百花潭水即沧浪。风含翠筿娟娟净, 雨裛红蕖冉冉香。厚禄故人书断绝, 恒饥稚子色凄凉。欲填沟壑唯疏放, 自笑狂夫老更狂。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。诗题为“狂夫”,当以写人为主,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。成都南门外有…
南 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, 园收芋栗未全贫。惯看宾客儿童喜, 得食阶除鸟雀驯。秋水才深四五尺, 野航恰受两三人。白沙翠竹江村暮, 相送柴门月色新。距离浣花草堂不远,有位锦里先生,杜甫称之为“南邻”。在一个秋天的傍晚,杜甫从他家走出,路上,…
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 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。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迹。壮哉昆仑方壶图,挂君高堂之素壁。巴陵洞庭日本东,赤岸水与银河通,中有云气随飞龙。舟人渔子入浦溆, 山木尽亚洪涛风。尤工远势古莫比, 咫尺应须论万里。焉得并州快剪…
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, 锦官城外柏森森。映阶碧草自春色, 隔叶黄鹂空好音。三顾频烦天下计, 两朝开济老臣心。出师未捷身先死, 长使英雄泪满襟。题曰“蜀相”,而不曰“诸葛祠”,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。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。何也?盖人…
文学常识:汉赋四大家
文学常识:清朝八旗的由来、发展与兴衰
文学常识:词和曲的区别
文学常识:曲的内核是语态与唱腔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名相
文学常识:什么是五服
文学常识:书的别称
文学常识:诸子百家有哪些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
文学常识:国名地名的别称
文学常识:古代同学的称呼
文学常识: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
文学常识:中国第一部字典—说文解字
文学常识:文房四宝是指什么
文学常识:金圣叹的“六才子书”
文学常识:古代诗人的别称